—讀《藝術美的創(chuàng)造與欣賞》點滴體會
著名美學家郭因所著《藝術美的創(chuàng)造與欣賞》是本“大美學”。我在書中讀了他探隱發(fā)微、深思遠慮的關于哲學與美學獨到的見解,給人“振聾發(fā)聵”的啟迪和教育,讓我大開眼界,美真的無所不在,不僅有藝術美,而且在生活與生產(chǎn)各個方面都與美有關。尤其書中言簡意賅短語,更給人以“醍醐灌頂”感覺,真是恨讀晚矣!如郭因說:“美學應當是、也必然是一門指導人們的美化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科學”。(引《藝術美的創(chuàng)造與欣賞》P298,以下引用只標頁碼)。這就給我們指明了“美學是美化世界的科學”之本質,這就豐富與發(fā)展了馬克思美學理論,大大提升了美的價值,其理由如下:
美學的誕生與發(fā)展
美學是概括性很強的普世文化,是人類世世代代追求文明的記錄,各個國家根據(jù)各自民族的歷史與各地民生、民俗與民情等民族特色提煉的精粹內容注入其中,將美學不斷豐富與發(fā)展起來,可以簡約為三個時期。
一是幼年期,有意大利的維柯(1668-1744),他是哲學、美學家,著有《新科學》等,他提出“人類歷史是由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強調實踐方面的創(chuàng)造活動。他為美學理論發(fā)展起到奠基作用。還有德國的鮑姆加登(1719-1792),也是哲學家、美學家。他首先建立“美學”(或稱“感覺學”)?!懊缹W”從此脫離哲學而誕生為一門獨立科學,因此他有“美學之父”之稱。但他局限于美是感性認識,是很有缺陷的美學。
二是少年期,有德國的康德(1724-1804)是唯心主義哲學家,也是德國古典美學奠基人。他把人的心理功能分成知、情、意三方面,撰寫《判斷力批判》等著作,對美的認識都比以前人更為深刻,把審美活動歸于判斷力,歸于單純感官,認為美是道德觀念的象征。因此,他的美學觀偏于感情一端,也很片面。還有德國的黑格爾(1770-1831)是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是美學集大成者,著有《美學》三卷本(后人根據(jù)其演講錄整理),他給美的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發(fā)展了康德美學理念,但他的美學是偏于文藝的唯心主義美學,其美學觀也比較偏狹。
三是成年期。有馬克思(1818-1883),他以睿智的頭腦和敏銳眼力,從直接經(jīng)驗中觀察勞動者創(chuàng)造美和藝術,推動了科學和藝術進步與發(fā)展,他又深入研究維柯、黑格爾等人的哲學與美學,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了人類二千多年追求“美”的文化遺產(chǎn)中一切有價值的間接經(jīng)驗,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撰寫了《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簡稱《手稿》),掲示了“美的規(guī)律”應是“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物種的尺度和需要進行塑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chǎn),并且隨時隨地都能用內在固有的尺度來衡量對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物體”(《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P50-51)還有恩格斯(1820-1895),在他《自然辯證法》中精辟論述了人、自然和世界關系,認為人在改造世界的勞動實踐中發(fā)展了自身的手、腦、語言、思維以及審美能力等,即人在勞動中不僅創(chuàng)造了美,也創(chuàng)造了自身的各種審美器官,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把美學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形成了完整體系的真正的科學,宣告了舊美學的終結,是一次劃時代意義變革,拓寬了美學領域,即美的規(guī)律適用于人類精神生產(chǎn)和物質生產(chǎn)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一切領域。它再也不是哲學認識論的附庸,因為“哲學家只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保ā妒指濉?,同上,P85)好了,人類運用美學可以創(chuàng)造世界(美化世界),它比哲學有更高的價值了;它更不是藝術的附庸,而是一切科學和文學藝術的“聯(lián)絡線索”了,每門科學都不能欠缺,即各門科學、各種行業(yè)都滲透了美學而不被有些人理解罷了,盡管《手稿》擱了九十年,直至1932年在德國出版,但對于閉關鎖國的中國來說,美學仍在夢中。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展了美學大討論,直至六十年代才探索美的意義,又受到“四人幫”的干擾和破壞,從而使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傳播與發(fā)展非常艱難和曲折。最終由朱光潛(1897-1986)給美學以定義:“美是客觀方面某些事物性質和形狀適合主觀方面意識形態(tài),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為一個完整形象的那種特質”。(引《朱光潛》(5卷)P121)這不是與《手稿》上定義相矛盾論嗎?且慢,《手稿》是從形象思維角度描述美的意義;朱光潛是從抽象思維角度給美定義。我們不妨把“物種尺度”當作客觀條件,把“內在尺度”當作主觀方面的意識形態(tài),兩者不是一致起來,有什么矛盾呢!郭因對美的定義又推進與發(fā)展一步:“就在于客觀的美的潛因和主體審美的潛能相互作用后的統(tǒng)一?!保≒299)其意更明確易懂。更簡明地說:“美的規(guī)律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統(tǒng)一”。(P300)他要求“美學工作者歷史使命是根據(jù)美學規(guī)律去努力美化人類的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保ńo《美學淺識》一書題辭)就進一步闡明了美學的歸宿與最終目標是“美化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更拉近了美學與人類之間距離,人類需要美學,美學需要為人類服務。
美學的存在與作用
席勒(1759-1805)是德國的美學家,詩人。他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把文化與審美并軌,提出“審美文化”的概念,即美學是存在于文化中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如“和諧”就是審美文化內容之一。郭因說:“美學,它的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三大和諧?!保≒371)發(fā)展了“和諧”概念,由此,審美文化不僅促進人自身獲得高度和諧與統(tǒng)一,又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與統(tǒng)一,這就能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
首先,審美文化核心內容是和諧,它是人性中共同美的顯現(xiàn),二十一世紀和諧已成為中華民族力量的源泉,也是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人民共同利益與追求。當歌唱家譚晶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開獨唱會,由畫家范曾手書“和諧之聲”且畫“和平之歌”一軸(裝音像盒中)贈送給國際友人(引《范曾自述》P301)。還有作家莫言創(chuàng)作的《紅高粱》、《酒國》等小說,已翻譯成許多文字在世界各國傳播,其審美文化贏得世界好評而獲諾貝爾獎。試想,這些審美文化送入各國人民的眼中、心中。這不僅有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威望。
其次,審美文化可以提升勞動產(chǎn)品競爭力,擴大消費市場。臺灣作家蔣勛,在《美,看不見的競爭力》一書說:“如果它像沙漠里的暗流一樣潛藏在每個人的心里,它就會變成永遠競爭力?!保ū緯鳳23)一語道破美的魅力也可轉化為人的競爭力。例如,我國制造的手機從“仿造”到自己創(chuàng)造“品牌”,從“大哥大”到“平板機”到“智能手機”,愈來愈美,也愈來愈好用,更新?lián)Q代太快了,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引領著信息產(chǎn)品消費。這都是科技人員不斷更新設計所創(chuàng)造的美,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到一席之地。同樣,我國科技人員,用他們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再奪世界第一,計算峰值速度每秒5.49億億次和3.39億億次。這一切說明我國科技進步,不斷創(chuàng)造出美好產(chǎn)品,提升了商品競爭力,中國才成了“世界工廠”。
再次,審美文化不僅創(chuàng)造美,也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崗位,但在市場經(jīng)濟中要防止勞動的異化。例如,我的涼鞋僅底爛了,若丟掉實在可惜,就拿到“修鞋大王”店內去試一下,師付把鞋看了看說:“完全可以修好”。我看他拿了一雙質地堅韌新底換上,經(jīng)他的手藝加工,真是“修舊如新”。我穿在腳上比穿新涼鞋還扎實、好穿!我想:這是“客觀(鞋)與主觀(人的勞動)統(tǒng)一,”恰恰是美學意義上的美。雖說他門上沒掛“美”,但他的勞動天天在創(chuàng)造美而不理解美的意義。由此想到人只要有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就能創(chuàng)造多種類型的就業(yè)崗位。師付是農民工,工作條件很差。我非常同情和尊敬他,常去看他,建議他安裝空調,注意休息,勞動時間不宜過長。言下之意,不要只顧賺錢,不顧身體,天天埋頭彎腰,連續(xù)時間過長過久會造成身體畸形或殘疾,那就是產(chǎn)生“勞動異化”。正如郭因說“人類解放的過程。人從不像人到人的過程,那就是從異化到復歸的過程”(p293)。對于缺乏審美文化的人來說,在社會主義社會的自由職業(yè)勞動者,也會因勞動過度而產(chǎn)生異化。因此,注重審美文化宣傳與普及,人在勞動中要遵循“從異化到復歸的過程”,即防止“勞動異化”非常重要。
第四,審美文化能激起人類的審美趣味與好奇心,從而提升人類的創(chuàng)新能力。一切文藝和科學活動,都是現(xiàn)代人的自由、自主行為,也是一種艱苦的勞動,但那追求美的形象與理想,從心靈深處激發(fā)的好奇心,才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堅韌不拔毅力之源泉。例如央視“星光大道”節(jié)目吸引了全國觀眾,都是那些參與者的審美興趣與好奇心,促使他們在“才藝大比拼”中顯示創(chuàng)造的能力,又力求在“超越夢想”中超越自我。最近,宇航員在“天宮”開課,即失重條件下開展基礎物理試驗,那神奇的單擺,神奇的水膜以及魔水球等,就是一次審美文化的演示,激起全國多少人的興趣與好奇心哪,為未來中國的發(fā)展播下多少創(chuàng)新的種子!
第五,審美文化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鑒賞能力,而且能增強道德之力量。在中華經(jīng)典文化中就蘊藏著豐厚的智慧與道德之美,因此我們要把它當作審美文化資源好好開發(fā)與利用。例如,我們將從這首唐詩中應得到什么啟示?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這是白居易直言進諫,遭人陷害,被貶到江州當司馬時內心情感的形象顯現(xiàn)。這給我們一條識人的“真”與“偽”智慧,必須經(jīng)時間的考驗,事久見人心;另一條是如何在險境時要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往后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如司馬遷受“最下腐刑極矣”,仍隱忍茍活,以堅韌的毅力完成《史記》的杰作。由此,后人因得《史記》而欣慰,也因讀《報任安書》而震撼!且記住人的一生什么最重要,人的一生應該怎樣面對苦難和逆境。
綜上所述,審美文化就是引導人們不斷追求美,不僅要用美塑造自我,更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創(chuàng)造美。正如郭因所說:“人類之所以需要藝術家,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是因為藝術家能夠比一般人更多、更深、更新的發(fā)現(xiàn)美,拿美來熏陶人,使人更美,拿美來改造世界與美化世界,使世界更美?!?p25)
反之,若忽視“審美價值”而是以“功利價值”主導現(xiàn)實生活,必然導致所謂“富豪社會”的誕生和發(fā)展,其結果演變一種“唯利是圖”的行為準則,于是只顧“利”而不顧“義”,損人利己,巧取豪奪;導致社會腐敗現(xiàn)象和奢靡之風滋生。因此必然發(fā)生道德層面上精神危機,嚴重殃及個人和社會的穩(wěn)定與安全,甚至有亡黨亡國之危險!
美學的未來與普及
馬克思主義的美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人類文明急迫需要把美學推上意識形態(tài)的巔峰位置,即是把審美價值應放在一切價值的首位,這是社會與科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那就是美學已經(jīng)超越了哲學而成為一門美化(或治理)世界的科學,它與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與生產(chǎn)關系非常密切,其重要作用,正如郭因在《未來世界》一文中告訴我們:
“在那里,
將沒有人給人制造的任何苦難和不幸,而只有人與人共同創(chuàng)造的無邊的幸福與歡欣。
……
將沒有任何對天上的神或人間的“神”的迷信和崇拜,而只有對真、善、美的愛戀與追求。
在那里,
人類相互的愛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相互的恨,愛所產(chǎn)生的一切,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恨所所產(chǎn)生的一切。”(p144)但由于人們對美的價值不甚理解,從而對美學未引起重視。因此,未來要努力做好以下幾件事。
首先,要立法,依法律保護美學的存在與發(fā)展。建議在《憲法》中,要增加馬克思主義美學內容,以顯示我國愛美、愛和平與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特色。反思我國以往有不少學者研究美學與其成果,由于沒有法律保護,不僅沒有得到應用,而且受到無知者踐踏和破壞,實在令人痛心!孔子在《論語》中就提倡治理國家實施“美政”——“尊五美,屏四惡,”也被歷代政府束之高閣,甚至有人批之為“封建思想”;美學家朱光潛終生致力于美學研究,沒來由受到批判和迫害;在八十年代曾提倡“五講四美”,有“心靈美、語言美、環(huán)境美、行為美?!辈恢惺裁床缓?也被有些人反對掉了??傊?,歷史的經(jīng)驗必須注意,只有立法,才能防止歷史的悲劇重演!
其次,加強對審美文化的評論,在一切意識形態(tài)領域,向廣大消費者提供經(jīng)過選擇的有品位的精神食糧。同時,要嚴防有人用“美”的包裝販賣丑的私貨,坑害消費者,以此保護審美文化的健康發(fā)展。對此,郭因在《藝術美批評》中做了深入細致研究,他說:“一個藝術批評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美的情操和博大精深的胸襟與識力。”(p94)要求“一個藝術批評家最大職責,應在于發(fā)現(xiàn)與培育足以移志的藝術美?!?p90)若沒有藝術評論家,那么“藝術欣賞者對香花雜草從生的藝苑,就顯然缺少了不使自己良莠難分、高低莫測的指點、辨別與評論的導游?!?p87)因此,只有加強評論工作,才能使廣大消費者經(jīng)常欣賞高尚東西,以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與情操;常常欣賞博大精深的東西,以培養(yǎng)博大精深的胸襟和審美的智慧與能力,以此達到美化世界之目的。
最后,要在各類學校中加強審美文化教育,逐步普及審美文化,提升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軟實力的競爭力。凡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把審美價值提升到首位的觀念。因此,首先要求在各科教學大綱上都應有審美文化教育的目標與要求,從而把美學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其次,要求改革考試內容,在各科考試和高考中,都要聯(lián)系實踐考察學生對美的判斷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端正審美文化發(fā)展方向。
以上幾點對美學的淺識和建議,只是個人讀了郭因的“大美學”著作的點滴體會,如有放肆或失誤的地方,敬請諸位專家或學者批評、指正。 (已刊在北京《網(wǎng)友世界》2013年16,16期)
合肥老年大學郭道成
2013年7月15日